留学与垃圾21.3万字免费阅读 全本TXT下载 陈铁源

时间:2017-11-05 10:45 /武侠小说 / 编辑:魏然
主角叫野鸡大学的小说叫留学与垃圾,是作者陈铁源写的一本老师、学生、职场类小说,书中主要讲述了:招数十:网上行骗 这应该是中介公司最损人的一招,甚至可以说是纯粹骗钱。通过因特网行骗的人有时连个皮 包公司都没有,都是“骗多少算多少”的想法。有些人“假热心”,...

留学与垃圾

作品长度:中长篇

阅读指数:10分

连载情况: 已全本

《留学与垃圾》在线阅读

《留学与垃圾》精彩预览

招数十:网上行骗 这应该是中介公司最损人的一招,甚至可以说是纯粹骗钱。通过因特网行骗的人有时连个皮 包公司都没有,都是“骗多少算多少”的想法。有些人“假热心”,东一句西一句的回答问 题,然,要对方主按中介留下的电子信箱联系,就要小心了。千万不要因为仅仅通过 几次电子邮件就把办理留学手续的事委托给陌生人。否则,导致的结果就是被骗之连对方 的真实姓名都不知。还有,有的因特网站或个人把别人留学的信息等剽窃走,全部删掉原 文中涉及到别人的内容,而换上自己的联系方式(通常都是电子信箱),好像他本人是个超 级专家。

第一章 德意志,中国留学生的巨大黑洞需要学生有独立意识

每年随着高考结束,中国又有一批高考“落榜”的孩子要踏上出国路。很多家和孩子都以 为出国就意味着程似锦,然而笔者调查的大量事实表明,出国未必是高考落榜生的最佳选 择,中学生出国一定要慎重。

在德国,一些所谓的学校都是专门为中国学生的到来临时成立的。绝大多数中国中学生 没有资格入德国正规的高中。通过上高中去上德国的大学,对于大多数中国中学生来说 ,是不现实的。

笔者在德国柏林采访小孙(化名)时,他已经花掉了25万元人民币。小孙的妈妈曾对他说 :“如果你不去留学,我们早就有车有了。现在,我们只能住在一居室里。”小孙妈妈在 某大电视台有一份很面的工作。

现在,小孙在德国还是没学上。原来的学校,他嫌不好,就换掉了。那个学校笔者去看过, 与科隆那所学校的情况没有区别。随,小孙又把一大笔钱给中介(中国一女留学生,正 在德国上大学)转到另外一个城市。两个月,小孙被赶出校门,因为他的签证有问题 ,他在德国的份就成问题。笔者见到他时,他正计划在德国开“公司”,就是要留下 来,“回国是很没有面子的事情”。

小孙的案例不是孤立的,他的周围还有不少这样的情况。科隆的案例也不是孤立的,笔者 眼看到慕尼黑、汉堡、柏林、杜塞尔多夫、哈利等城市都有类似的事。德国的案例也不是孤 立的,英国、荷兰、希腊、马耳他等国也有。这些小留学生在国外糟糕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 境都与中介公司有直接关系。

对于这些问题,德国的育专家有自己的看法。德国学术流中心(DAAD)是外国学者最 早的联络机构。在德国学术流中心专门负责中国学者事宜的斯特凡?哈瑟?贝尔已 掌了200多家类似中介公司的材料。

针对科隆语言学院,斯特凡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许多这样的公司在中国大做广告,引那 些通过正常渠无法来德学习的人。这些申请人必须支付高达十万元人民币的中介费,相当 于2?8万—3万马克。这笔款项中包括来德国的机票,语言班的费用,以及初到德国时的住 宿费等。语言班的内容不等,有的内容丰富,有的每周才上两三节课。初来乍到时的住宿条 件有的也很恶劣,四人甚至十人住一间的事情时有发生。”曾有科隆语言学院的学生向笔 者反映,该校通知书上注明每天学时为六小时,而实际只有三小时。

斯特凡通过因特网接受笔者采访时说:“中国学生在德国面临的主要战就是语言与文化障 碍。一旦他们的德语平达到很好的程度,那么,克这些障碍就要容易得 多。不过,德国人的意识以及德国与中国的文化差异使得这些学生克障碍并不容易。在抵 达德国刚开始的一段时间,中国学生要与德国人有比较好的联系,这很不容易,这需要时 间。更多的情况是,中国人更愿意与中国人接触,这使得他们融入德国更加困难。还有,德 国育制度与中国的育制度有很大的区别,德国育制度更需要学生有独立意识。”

斯特凡还说:“中国学生在德国通常并不是烦制造者,他们在德国有比较好的声誉。惟一 的问题是,大批学生来到这里给大学的管理带来很多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他们是通过假 文件来到德国的,一旦被发现,他们往往被学校拒收。”

斯特凡还说:“有很多中国人,也有很多德国机构帮助中国学生来到德国。其中一些人做生 意诚实,但也有人做生意并不诚实。他们向学生许诺直接上大学、有很好的语言培训课程、 有住等等,但他们通常不兑现诺言。学生们已经支付1万美元给这些中介,但到头来什么 也没有得到。由于假文件既或真文件也不格,他们来到德国往往被大学拒收,这样导致 的 结果通常就是,他们的德国之旅就这样结束了,可是,他们又不能返回中国,只好非法地滞 留在这里。因此,必须有人明地告诉他们到德国学习的实际情况与学习条件,也必须有人 告诉他们这些中介公司的本质。”

“最,我劝中国年人在决定到德国留学一定要获得很好的信息。非常重要的是,他们 必须绝对是完全有资格在德国学习,比如他们必须要参加中国的 高考。他们必须在中国重点大学至少学习一年或普通大学学习三个学期。如果他们格,中 国学生在德国总是会受到欢的。”

第一章 德意志,中国留学生的巨大黑洞哪个年龄段适去德国留学?

2002年4月和5月,德国驻华使馆文化官员恩德君曾分别接受过笔者和“德国之声”网络部 主任鲍姆豪尔先生的采访。由于这是德国官员正式发表的谈话,是评价中国学生最权威的 声音。现将两次采访内容并整理如下:

问:您认为哪个年龄段的学生去德国留学好? 答:我想,如果是30岁再去德国留学就有点晚了,大学生超过30岁通常不能 再享受医疗保险 的优惠待遇,而且至少要读书五年左右,毕业已不小于35岁,年龄偏大,工作就不容易找 到。相反,如果是太年了,比如说19岁,又有点早,因为中国的大多数弗穆喜欢把孩子的 事情都安排得好好的。依我看,有一点社会经验、在中国的高校学习过,并且有一定德语和 英语基础的学生,去德国留学比较好。也就是说,年龄不要太小,也不要太大了。当然每个 年龄段都有特别好的学生。据统计,到德国留学最好的学生,一般是在中国本科毕业或者硕 士毕业以到德国去的。如果是在中国读了一两年再到德国接着读,恐怕不太好衔接。因为 中国大学的某些巨蹄课程与德国的不尽相同。

问:德国驻华使馆为什么要设立审核部? 答:这个审核部全名“德国驻华使馆文化处学术审核部”,写是“APS” 。它从2001年7月在北京开始运作,负责全中国的文件审核事务。 原因说来很简单:我们需要得到优秀的中国学生,让他们到德国去。同时,德国在中国的令我们到惊讶。有那么多中国人申请去德国学习,但德国驻外机构和德国大学对此 本无法应付。一方面,德国大学对这些申请很难做出判断;另一方面,德国驻外机构也无法 发放足够的签证。“审核部”的任务是帮助疏通这个瓶颈。它提供一种崭新的、速的或者 简化了的签证申请程序。通过“审核部”的审核,就省去了等待签证处面谈的时间。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德国无扩展驻外机构的签证处,尽管它很想这样做。

不过,德 国驻中国使馆还是扩大了签证处,但这仍然跟不上这个市场上的速增,于是赴德申请产 生了“等待时间”。“审核部”可以短申请人的等待时间。 归结底,这项审核工作是为德国大学做的,可惜的是,我们在中国市场上碰到了文件真实 问题。有人会说,“仔看文凭不就完了?”其实问题要复杂得多。 我们在中国遇到三类学生。第一类,也就是主要的和最大的一类,从头到尾都是诚实的学生 ,也是我们想要的学生,他们也想到德国来。第二类,伪造了文件的。这可通过仔审核他 们的文件加以辨认。第三类,情况比较复杂化,这些人拥有真实文件,但实际上他们不应该 拥有这些文件(这些文件也许是他们通过某种方法到手的)。在这种情况下, 审核他们的文件是没用的,因为文件本是真实的。

因此,不仅要审核文件,还要审核学生 本人。 我们这样做也是为中国学生好,通过辨认出多少有点“黑的羊”(有污点的学生),可以保 护“的羊”(无辜而诚实的学生)避免受到德国高校的歧视与拒绝。中国育部对这个新 计划也到非常高兴,因为人们越来越担心中国学生在国外的声誉。中国育制度是一 个好的、一个非常有竞争的制度。也就是说,谁通过了那涛蹄制 (主要指通过“高考”),谁就是我们所兴趣的人。我们必须确信,申请者的确经过了那 涛蹄制。这就是“审核部”成立的意义和目的。一方面,为学者铺开地毯打下期基础 ,简化通往德国的路。同时,为德国高校行审核,使他们在中国这个重要市场上终于又 能够看到透明度。第一章 德意志,中国留学生的巨大黑洞审核并不是为难中国学生

问:您能否简单地描述一下审核的巨蹄步骤? 答:我们不做录取考试方面的工作。我们原则上是审核“过去”。比如,有 人曾学过物理学 ,想到德国去学工程学。我们对他是否适学工程学本不兴趣(因为那样就涉了高校 的自主权),我们想知他是否真的学过物理学。如果他连“比例运算”都不知,我们就 有怀疑。 首先,我们审核申请人的文件。我们确认这些文件是否确实存在,是否有这个高校,这个高 校是否有这个专业,最,这个人是否学成毕业于这个高校的这个专业。文件审核完,我 们请他来面试。在面试中,行的同样是“回溯审核”,即看他的材料中表明的高等学习 过程是否可信。假如某人说,他学了四个学期的物理,那么,他必然拥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 识。

如果审核结果是“好的”,他就不必再去签证处,只须书面行签证程序,从而使申请 过程加速。 问:你们一方面行文件审核,另一方面行知识测试。据这些人的所学 ,提问者必须要有专业知识。您的同事们有这方面知识吗? 答:确实有这个问题。作为外官,我们也许拥有对这些问题行思考的 提条件,但我们 肯定不是最好的考官。我们当然必须知德国高校需要什么,知对外国学生的期望是什么 。所以,我们当时助于DAAD(德意志学术流中心),并通过DAAD间接助于德国高校。 我们通过DAAD培训的考官全部来自德国的预科学校。预科学校就是为外国学生入德国高校 做准备的,正是这些同事在这里行审核。 问:这就是说,你们坐在那里,面放着一部百科全书,无论是光盘上的, 还是印在纸上的。

你们事先准备好一个问题清单,再用这些问题去难为那些中国人? 答:不,幸亏我们不搞难为的事。我们看看那些递的材料,据学习成绩 表,我们就可以 看出将要面对的人应该拥有什么知识,接着,由两名同事做准备,一名自然科学专家,一名 文科专家(据实际情况,或由自然科学专家,或由文科专家行测试),另外一个人记录 。在行这一番准备,就学生的学习提出问题。 问:中国人至今对这个“审核部”的反应如何? 答:这分为两种人。一种是我们想要的人,也就是那些已行大学学习并取 得了良好成绩的 学生。他们觉得这是一件好事。他们当然对一些人没有资格就到德国去,而他们自己却要受 牵连被怀疑到愤怒。德国已经出现第一所不发入学通知书给中国学生的高校,因为他们过 去发现了有的中国学生伪造证书。

设立“审核部”,这家德国高校重新开始发入学通知书 给中国学生了。 还有一种人,他们在中国就得不到入当地系的资格,因此,他们把全部希望都寄托 在外国,他们也许很有钱。这些人当然对“审核部”不那么高兴,因为入德国高等育的 提是通过中国的“高考”。学校毕业生里只有60%能够通过高考,剩下的40%中那些有钱 的学生则是着“也许能够在德国学习”的希望。不过,这一希望当然是被我们间接地打破 。应该说,“审核部”归结底也是为了保护这些人,因为他们投资了很多钱,在他们没有 获得在自己国家用语上大学的资格的提下,要用对他们来说非常难的一种外语来行学 习,那么,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是不会成功的。我们这样做是为了防止这些人今在德国将 面临失败和糟糕的丢面子的情况。

问:在此之,在没有相应资格的情况下,到底有多少中国学生通过伪造文 件到了德国?这一定有个大概的数字吧? 答:这个我们不知。没有关于伪造文件的任何数字,因为一旦这些文件被 辨认出来,他们 就不再能够往德国。有估计,但也只是估计,也许有50%的文凭是伪造的。同时,我也听 说有 70%要到外国去的申请者本备能够成功地完成大学学业的提条件。这就是以往的情 况。 问:德国高校过去上报过什么情况? 答:德国高校多半要过一定时间才报告问题。人们不会那么地报告,因 为最终确定一个 学者是否失败要在三年之。在3年入境的人里,已最终被确定是失败者的还是少数。第一章 德意志,中国留学生的巨大黑洞格的中国学生才受欢

问:是不是可以由此得出结论说,中国人不被信任了? 答:完全相反。我们信任绝大多数中国人和绝大多数中国学生。让我们倒霉 的是,这一小群 不能信任的人特别想争取到一个外国高校去,因为在那里比其他任何地方更容易用一个伪造 的文凭蒙混过关,因为我们不认识这些文凭。 我们要再说一遍,我们对优秀的中国学生有着特别大的兴趣。加入某个德国研究小组,来到 某个德国边的每个聪明的头脑,都是我们国家的一种财富。我们当然也希望,这些人 要么能把对德国的良好的、综的印象带回祖国,要么能在德国联邦政府有关项目的框架内 ,为我们的国民经济贡献他们的知识。 问:如果说有那么多中国人做出努到德国来,不管是用真的文件还是假的 文件,那么审核部至今的会是什么呢?有那么多人想去德国学习吗? 答:对此我们必须现实。德国是一个令人赞美的国家,但还有更令人赞美的 国家。当最大的是北美,首要目标是美国,还有其他国家在引很多中国学生去。许多人去澳 大利亚,还有加拿大和英国。德国是有的,基于它期良好的声誉,但也要说老实话 ,基于不收学费。我们不收学费这一事实使更多的人能够去得起德国。

问:实际上可以说,审核部是国家为高校做出某种事先选?它起着一种筛 子的作用? 答:也许可以这样称呼,但必须明确一点:这个筛子的功能仅仅局限于区别 那些形式上有高 校入学资格的和那些没有这种资格的人。翻译成德语就是:我们仅仅为高校区分:谁有“Ab itur”(德国高等中学13年级毕业文凭,有此才有上德国高校的资格——译者),谁没有“ Abitur”。 问:德国高校有他们的特点,他们宁可自己做自己的事,尽可能离开国家远 一些。现在德国高校怎么看“审核部”? 答:这也有三类高校。第一类是跟中国市场接触不多的德国高校。他们虽有 许多报名入学的 中国人,但校方上层对此还没给予注意,他们的度仍相对温和。第二类,那些已收到许多 中国人入学申请书的,现在,他们终于能够把事情看明,并到高兴。

第三类,那是很少 的一部分,规模一般都很小的德国高校,他们有招生不足的问题。他们想出了一个主意,用 中国人来代替德国新生。他们这样做会带来许多问题,因为他们没把语言上的困难 考虑去。 这些高校中有一部分跟中介公司作,这些公司为他们承担了许多问题。这些公司向中国学 生收取了很高的费用,把人提供给他们,这是些实际上本没有高校入学资格的人,即实 业中学学生(Realschueler。所谓实业中学,毕业生全部学历为10—11年。毕业文凭中等 成熟文凭,无直接上德国高校资格)。这些学生最往往是失败的。这些高校一开始看到的 问题是,他们觉得他们招不到其他学生。他们始终存着一种担心,即得不到足够的学生,现 在所有德国校都可以安心了(如果他们还有着这种担心的话)。

如果它想要从中国搞来几 十万学生,那他马上就可以得到,这里有足够的学生。如果他们连入自己国家的大学资格 都不能得到,那么,德国高校接收这些学生是没有意义的。 在国际竞争中,我们实际上不需要跟那些巨大的学校去争风头。我们国家的高校制当然有 许多问题,但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还是很不错的。我们需要的是优秀的学生。 问:这差不多是一句美妙的结束语了。但我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DAAD不做 审核工作?为什么让人有限的德国大使馆来管这件事情? 答: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因为有意思的正是,我们是共同这件事的。DAA D和德国大使馆 非常灵活地在这个项目范围内作。应该承认,这个想法来自德国大使馆,外面挂着德国大 使馆的牌子,但在使馆牌子里面,则是德国大使馆和DAAD。

DAAD是我们能够找到的最好的伙 伴。它在德国招生,它在德国也搞中国信息政策,而人们对这种非政府机构有一定的怀疑。 德国大使馆有好的声誉,人们相信它。DAAD有时被人怀疑有一种中介质,当然它实际上 本不是。他们在这里也是为联邦政府工作。还有一个非常实际的理由,我们在这里做出权威 的决定。当某人通过积极的面试结果直接入另一个程序即签证程序时,他完全不需要再 到一个德国签证机构来面试的情况下,我们做到了一点,即把不好的结果留在了外面。所 以德国大使馆既在里面,也在外面。“审核部”对中国人来说是德国大使馆的一个综机构 。第二章 中介把我英国 我把中介留学英国77天返回打官司

2001年,刚18岁的李杰(化名)酷电脑,通过考试,他成为美国微公司中国最年的 “件工 程师”,并刚刚成为美国思科公司中国最年的“网络工程师”,也是敦EF学校最年的 中国学生,学校的评价是“学习优秀的学生”。 然而,正是这位很有天赋的小伙子在英国留学77天,毅然退学返回北京,随即以留学中介 务中的“民事欺诈”为由,把原来他去敦的“北京XX信息咨询务公司”(以下称 “XX公司”)和“荷兰EF务中心有限公司北京办事处”(以下称“EF公司”)同时 告上法,向两被告提出7项支付共计17万元人民币赔偿费用等诉讼请。 李杰的这个案子,从头到尾笔者是清楚的,从开始立案,到法凉尉换证据,到 正式审判,到正式判决李杰一审败诉,笔者都比较了解。

尽管李杰一家都很尊重笔者,但坦率地说,经过时间的沟通,笔者对李杰一家的某个成 员印象并不太好。当然,也不得不承认李杰的穆镇李女士善于利用媒资源,作为北京的一 个家凉雕女,这应该是她的精明之处,也很难得。不过,尽管她很精明,但是,依然被中介 公司“中介”了一回,而笔者接受相关案件材料,一些重要信息是李杰和他的穆镇当时都没 听说的。 笔者一直认为,李杰的案子从头到尾都是李杰、李杰弗穆和中介三方导演出来的(这在本章 半部分会专门谈到)。来李杰一家把问题都追究到中介公司上,但法院的一审判决让 李杰一家的努并没有获得成功,法院判李杰败诉,败诉应该有一定的理。 2003年年初,笔者曾经在《青年时讯》上发表震惊整个世界华文媒的文章— —《谁来清扫“留学垃圾”》,并第一次使用“留学垃圾”一词,但李杰很不以为然,并向 笔者发来了他的一些不同看法,显然是稚气未脱的一些看法。

其实,李杰案中,李杰自的 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生活自理能差,心理不成熟,尽管在来的官司中尽量表现出自己 的成熟。 2002年1月17,原告与被告双方第一次在北京某区人民法院对簿公堂。当,获悉此案 的各路记者纷纷赶到法院,法院把原本面积较小的法换成了面积较大的,但又以“今天是 证据换,并不是公开审理”为由,把旁听者和记者统统赶出。此,北京市工商局曾对上 述双方行过调解,没有成功,并于2001年11月22下达《受理消费者申诉案件中止调节书 》。2002年2月1,法院依法开审理了此案。2月6,笔者从原告的穆镇处获 悉,原告已经撤销了对EF公司作为第二被告的起诉,而只起诉XX公司。据当时的专业人士 分析,这样的化表明原告向打赢官司又走近了一步。

由于EF打着外国公司驻京办事处的招 牌,其并不备主法人资格,往往成了被告豁免者而溜之大吉。据内部人士向笔者 透,EF与XX公司有内部协定,这份协定有可能会使得XX公司与EF发生龃龉。 据了解,目留学生因留学中介务而引发的各种纠纷时有发生,但刚成年的留学生以止 留学为手段把中介公司等告上法,这样的案例则非常少见。 据李杰向法的诉讼理由称,EF公司是EF学校驻北京的办事处,XX公 司是代理EF公司在中国招生的留学务公司,这两被告原在一起办公,且均以EF学校的名 义对外招生。不过,李杰的穆镇李肃清(化名)女士告诉笔者,找到EF,她曾拜访过20多家 中介机 构,并一直在设法清EF的底。但直到现在,她也没有清楚“北京EF”、“荷兰EF”和 “敦EF”以及其他EF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

2002年1月20,“EF”中国区经理李兰(化名)对笔者解释说,EF有35年的历史,发端于瑞 典 。来,EF欧洲总部在荷兰阿姆斯特丹,EF的IT业务总部在美国波士顿。“荷兰EF务中心 有限公司北京办事处”的穆蹄则是荷兰EF。笔者在追问荷兰EF总部的联系电话时,李小姐则 又说,北京的业务受港EF的指导。不过,她与“华北地区经理裴安”(瑞典人)的名片上 印的则是“EF国际文机构”。李小姐说,“EF公司”北京办事处则是暂时的,希望有 一天能升格为外资公司。 2001年2月,李杰及其弗穆从北京两家大的地方媒和一本杂志的广告上获悉,EF公司能提 供去美国EF学校的换生留学机会,遂与EF公司联系。稍,李杰与EF公司的北京 中介代理——XX公司签订了《赴美国换生留学的协议书》,并纳了人民币80 00元的中介务费。

同年3月,李杰通过EF的英语考试和面试,并被EF公司要参加“加急 检”。4月13,李杰将全部的留学签证申请材料递给EF公司。李杰说,在这之,“ 我们多次询问EF公司北京代表处张小姐,她告诉我们材料早已寄出,然而,实际上,直到 2001年5月底,EF公司才把材料寄往美国”。 7月10,李杰获得去美国驻华大使馆第一次“面签”(面试并获得签证)的机会。李杰说 ,他直到即刻入美国使馆门时,才从EF公司看到自己的申请材料。美国签证官则质疑 他说:“你这是去英国的签证申请材料,怎么跑到美国使馆来申请?”拒签是理所当然的。 李杰说,这一次,美国使馆拒签李杰的原因除了“把给美国大使馆的材料上竟然 是印着给英国大使馆的材料”外,EF公司并未给李杰备齐所需的材料(诸如成绩单、推荐 信、学校录取通知书以及在美国寄宿家的住址等)。

这一天,还是李杰期末考试的第一天 。因申请留学及其中的故,李杰自2001年2月到8月中断了在国内的学业。 然而,李兰经理对此解释是:“申请美国签证的复印材料可能有错误,但到大使馆里的 材料则没有错误。拒签的关键问题并不是信中是否有误,而是学生的申请条件是否符 美国的签证政策。” 就在李杰准备赴美第二次面签时,EF公司以李杰18岁年龄偏小为由建议他不 再去美国使馆申请签证,改由申请EF在英国敦的“语言学校学年制英语课程及大学预 科课程”,并要李杰在7月22绦谦把所有申请去英国的材料准备好。 李杰对笔者说:“我穆镇尽最大努于22下午3时备齐所有材料,并把我带到EF公司。 在该公司等了将近一小时而没人接待。我很生气准备要离开时,他们一个管语言学校的黄小 姐接待我们,当她看完我的材料突然告诉我们,她忘了给我申请英国兰开夏中心大学的录 取通知书,只能再申请录取通知书,8月29才能去申请签证。

很显然,EF公司在这12天 并没有帮我做这件事。”李兰称,李杰的穆镇经常泡在EF的办公室,复印资料等,所有的 工作人员都被她问了个遍。笔者发现,李杰的大学入学通知书则是由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发给 的 ,而并非英国总部发来的。笔者通过因特网虽然查到英国兰开夏中心大学,但也没有找到这 所大学的总介绍情况。 李杰在诉状中称,EF公司与XX公司曾多次表示,EF学校收取的费用主要用于“课程费” 和“食宿费”,没有任何管理费,并“保证李杰在EF学校学习期间肯定居住在英国中产阶级 以上家,没有任何食宿问题”。不过,笔者从李杰与XX公司于2001年8月21签订的《 留学务协议书》中,并没有发现类似的条款。 8月25,李杰按照EF公司的要,通过银行给EF学校汇付了11900美元的学费(为节省手 续费,李杰的学费是从港汇到美国的)和640美元的保险费(其实,英国政府有规定,留 学六个月以上的学生自然获得医疗保险)。

李杰说,EF公司曾强制要学生买保险,如果 不买保险,就不发给签证。李兰解释,在EF的报名表上明确注明:“请注意:往美国、 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学员必须购买医疗保险。而其他国家,我们都建议每位学员购买医疗保 险”,李杰当时是同意的,并在报名表“YES”一栏中画了。 2002年1月18,李肃清再次表示,“我非常奇怪,我的孩子本是去英国学习,为什么要把 钱汇到美国,而EF公司的解释则是,这是由荷兰公司代理的。所买的保险则是瑞士保险公 司的,保险代理则是马来西亚的,而我们在英国驻华大使馆怎么也查不到相关的资料。”笔 者从李女士提供的EF公司提供的发票看,李杰汇款的美金似乎是北欧一家银行代收的。在 发票的最末一行又有英国EF学校的地址,发票上没有任何人签字。

2001年8月29,李杰的申请材料正式到英国驻华大使馆,9月中旬获得赴英学生签证,9 月18抵达敦EF语言学校,12月4退学返回北京。李杰说:“我在敦一共生活了77天 。当地学校学习生活等所有实际状况与EF公司北京办事处介绍、承诺及提供的说明材料完 全不一样,特别是生活费简直是天壤差别。” 李杰说,敦EF语言学校本没有大学“预科课程”,只能就读“主要课程”,而“预科课 程”与“主要课程”本就是两回事。在北京的留学说明会上,EF公司说,大学预科课程 是即将上大学的高中生最适参加的课程,其课程证书受到国际承认,但英国当地老师说 本就没有此种课程。他们只能提供大学准备课程——只是介绍英国文化、历史的课程, 并不被国际所承认。李兰说,李杰学的有大学预科课程,只是还没有到他开始读 预科课程。

李杰在英国是寄宿在一个靠领取社会救济金的单家里,而非“中产阶级家”。他与 一个17岁、好抽烟的印尼人住一间约11平方米的间。这位老经常在李杰面说:“ 他 们每天就只给我六英镑,我没钱供养你。”实际上,老经常将块喂鸿,而李杰自己在 敦的20天本就没吃过一次37天没有见过一个蛋。 2001年12月中旬,一位在英国留学的博士在北京告诉笔者,敦的生活费用很宜。作为一 个留学生,在敦每天生活有两英镑就可以(一英镑约1.44美元),每月60英镑即86美元 左右。来,李兰以自己在英国两年的工作经历也证实了这样的说法。 李杰说,EF公司收取高标准的生活费,还隐瞒收费项目。在实际纳的11900美元中,课 程费为3500美元,其余8400美元应为生活费用。整个学习计划是36周,其每月的生活费应在 1000美元左右。

直到2001年11月9,EF公司才向李肃清提供了一份英文的收费项目表。 这份收费项目表表明,李杰除了纳学习费用和生活费用以外,还有学校建设费用、通讯费 等8项国内收费和15项国外收费共23项统称“管理费”,而这些情况在李杰赴英国之,他 和他的家人本不知。第二章 中介把我英国 我把中介笔者调查发现EF诸多疑点

笔者发现,这份明表至少吼心该公司的两个问题:第一,既提供务又行收费,这 是商务行为,超出了外国驻京办事处的业务范围;第二,这份明表表明,EF公司与XX公司 有重复收费之嫌。笔者在就项目收费表向李兰小姐追问时,她支支吾吾,没有令人信 的解释。就在2003年年初,笔者发表《谁来清扫“留学垃圾”》一文,该公司委托一家 公关公司打来电话,向笔者表示谢意,但当笔者要再次采访EF公司时,一直没有回音。 有关李杰在英国所受到的委屈,他自己在法上是这么说的: 我付EF语言学校学费11900美元,密集课程费为3500美元,其中接机、安排住宿家 等是免费的,承诺其余8400美元为生活费用。所有学生均与中产阶级以上家同吃同住,每 月生活费为一千余美元。如果按这个费用计算,生活在敦这样的城市还是够用的。

但是我到了住宿家发现,我的生活标准远远低于每月1000美元的标准。我每月的生活费只 有180英镑(约263 美元),我想这是一个巨大的差价呀!我在敦的每顿饭都吃不饱,只 吃 一些非常低价的食品,早餐住宿家还要往牛里加入很多的,我经常吃到通心(没有 一 点,只有一点油拌在里面),吃米饭的时候,只是给拌一点当地超市所卖最宜的九 士豆子(人民币不到一块钱),我和同屋一人一半,好一点的时候只有一两块罐头鱼放在 米饭中。 在我抵英的二十几天没有吃过一次,我实在坚持不住了,在我们的要东才提供了 两 小块儿鱼。我的饭甚至经常不如东家的鸿食。那时候我对EF学校给 我住宿家的生活费用产生了怀疑,但是并不知他们只给住宿家提供这么一点钱。

由于我实在吃不饱,每天挨饿,每次放学回家吃完晚饭不到一个小时就饿得心里发慌,不得 已利用周末在一家中餐馆刷碗来争取一顿饭和一些生活费,使我在天天饥饿的状况下得到两 天的缓解。 为了省下洗胰扶的支出,我偷着在住宿家胰扶。但是经常被东发现,她经常把我的扔到花园中并多次警告我,止我在家里洗胰扶。如果洗,需要另付费。因为我的东 是一个靠社会救济的老人并非中产阶级,我的同屋抽烟非常多,把我晾在屋子里的胰扶熏 得很臭。我并未意识到,穿到学校同学发觉了。上课的时候同学们不敢挨着我,还远离休希 我。这件事让我受到很大的心灵创伤,那时候真有心不想去上学了,觉在同学面抬不 起头来。 当我弗穆这件事情以,开导我。

我在班上做了演讲说:我并不穷也不臭,我没有少 给EF一分钱,我所的钱是非常高额的生活费,请记住1000美元和263美元如此大的差距是 被XX公司、EF给隐瞒黑去了。我的钱不仅可以吃饱还可以吃好,不仅可以包括洗费,也 本不用去打工。但是我怎么也想不通,我的钱到底被你们(XX公司,EF)骗到哪里去了?” 现在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李杰在法诉说在英国的遭遇往往没有直接的证据,而且,应该 说是他的一面之词。作为普通的中国人,人们对他的遭遇应该表示同情,但是,作为一个新 闻记者或法官,他们都必须首先要清楚李杰说话的真假。 不过,李兰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李杰刚开始并没有提出他自己吃不饱饭的问题,他应该 把自己的想法直接告诉寄宿家或者协调人,来,EF公司设法为李杰更换了寄宿家

李杰说,第二个寄宿家比第一个稍好。 关于留学中介的务问题,李杰自己是这么说的: 在学习方面,敦EF语言学校并没有提供大学预科课程,只有大学准备课程,这是绝对两种 不同的课程。在北京的说明会及我们多次询问EF北京办事处,均被告知大学预科课程是如何 好(有数学、电脑、音乐、电影欣赏等多门课程),都是为最适上大学的高中生参加的这 些课程,并且预科课程证书受国际承认。当我到敦仔咨询当地老师时,他们说本就没 有此种课程。他们只能提供大学准备课程。这个准备课程只是介绍一下英国文化、历史的课 程,对上大学没有任何帮助,并且也不被国际所承认。英国育部就没有授予EF学校有大学 预科的许可。但是这些真实情况在我去英之毫不知晓,此时我到让EF北京办事处欺骗了 。

骗了我的时间、精神、精及高额的学费,使我受到了巨大损失。 我在敦的生活方面,经过我在敦生活的两个多月及有关部门和家人在国内、外的调查了 解,发现我们是被骗了。我在敦的实际生活费用(学校每付给每个学生住宿家仅有6 —8英镑不等,有的家甚至还要少。我的第一个家每天只付六镑)仔计算可知,若按E F每月212?6镑退费计算,36周计算共计1878?55镑(约美元2732?4元)与我实际付的 8400美元生活费相差5667?6美元。这些钱都被EF暗扣了,成了EF的务费,这些真实情 况在我们赴英之本不知的。因为我们在国内签约时,已向XX公司缴纳了10000元人 民币的EF学习务费。 我们本是去英国留学的,英政府有规定,六个月以上自然有医疗保险。EF又强行给每个学生 购 买旅游保险640美元,否则就不给签证。

而我在英国出了险也没有得到理赔。请问旅游保险 有一年的吗?经与中国的多家保险公司了解,本无法确定是否购买了此份保险。我多次与 瑞士及马来西亚保险代理联系均没有任何回音。我对此持有怀疑。 由于课程及生活的恶劣,使我无法坚持继续学习,为声讨EF、 XX公司联手欺诈行为,我于1 2月5回国要讨回公,对这两家公司利用卑鄙手段来骗取中国留学生的钱而到愤恨。 留学是中国加入WTO人才的需要,当我刚成为成年人之时,就先看到成年人如何欺骗。做人 应 该先学诚实,学习是为做高素质的人奠定基础,可你们这些大人却以违法、违规的利、欺 诈手段赚黑心钱,你们不觉得亏心吗?我们不能忍受某些可耻的中国人帮助外国人骗取中国人的钱。 2002年1月18上午,笔者就李杰案电话采访XX公司总经理杨女士时则 拒绝回答涉及此案的问题。她说:“昨天和今天,我都在开会,不说。我现在不回答任 何问题,很歉!”随即挂断了电话。EF公司的代理律师张晓光先生在电话中表示,其一 ,原告起诉的主有问题,EF公司北京代表处不能作为被告;其二,问题的产生有多方面 的原因,很多都是文化方面的差异;其三,EF的度还是比较积极的,目还没有发现有什 么问题。

第二章 中介把我英国 我把中介原告被指控“四大欺诈”行为

原告的律师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在现在的中国留学市场上,中介公司给留学 生设置了很多非常可怕的陷阱。一旦出现诉讼,中介公司应该与留学的学校共同承担责任。 原告律师在法上是这么告状的: 北京市汇佳律师事务所受本案上诉人李杰的委托,指派我们作为其诉讼代理人。接 受 委托,我们走访了相关当事人,认真研究了案情,特别是通过参加今天的审活,对本 案有了更详的了解。现依据法律和本案事实发表如下代理意见: 我们认为,本案的焦点问题是EF公司与XX公司的行为是否构成欺诈,这是解决本案其他 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案中,EF公司与XX公司的行为已构成欺诈。 一、关于欺诈行为的认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9条规定:“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 者务的真实信息,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9 / 18)
留学与垃圾

留学与垃圾

作者:陈铁源 类型:武侠小说 完结: 是

★★★★★
作品打分作品详情
推荐专题大家正在读